一張張的風帆隨著喊聲落下,海風一吹,船帆便鼓脹起來,原本靜置在海面上的船慢慢散開動了起來。
這次南下船隻有五百六十艘,合計兩萬三千水手。
以四十五米長的沙船為主,這些沙船並沒有什麼戰鬥力,是給皇帝運東西用的。
每艘船能運載五百石的東西,是陸運馬車的五十多倍。
當然,如果運送一些佔體積的東西,這個運量會有所下滑,但總體能保持在三百石到五百石間。
隨後是二十艘護衛用的大福船,船上配備的是克虜伯系列大炮,口徑有七十五毫米,一百五十毫米兩種。
每艘船大概有二十門。
十八世紀以前,大炮都是以磅來算威力,比如二磅,四磅,六磅,十二磅。二十磅以上的大炮多用在戰艦和城堡上。
到十八世紀後便出現了以口徑來算大炮威力,口徑越大,代表發射的火藥重量越大。
定遠號上的主炮便是克虜伯系列,分別是303毫米口徑的後膛炮,105毫米,75毫米三種型別。
75毫米口徑的屬於舢板炮,是能移動的大炮,也能推上岸邊作戰。二十艘大福船主要裝的就是這樣口徑的大炮,射程能達到四千米。
二十艘六十米大福船,加上定遠號的大炮數量能達到四百二十門,其中有一半以上大炮是可以運下船作戰的。
四百二十門大炮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
袁崇煥十一門大炮打跑後金十幾萬大軍,讓紅夷大炮聲名遠播。
皇太極收了三順王后也只有十二門紅夷大炮。
松錦會戰時,皇太極調集紅夷大炮四十門。
這麼一對比,就知道這四百二十門大炮含金量有多高了吧。
因此,除了二十艘大福船和定遠號上是有大炮外,其他的沙船和小船是不裝大炮的。
一門大炮按照八到十二人配置,四百二十門大炮,那就要配置三千多人。
現在韓家軍只有一個炮兵營,以老帶新,也只是擴充到一千五百人,所以準備再多的大炮也沒有人會用。
不過四百二十門後膛炮已經夠用了,這海上能頂過一輪轟炸的船隊,那是根本沒有!
船隊拉開陣型後,就像躺平的鹹魚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菱形。
每艘大福船就是一個編隊,二十艘,二十個編隊,每個編隊一千人,配船醫十人,後勤五十人,艦隊最高指揮官都是遊擊將軍。
都是掛職在遼鎮,對韓熙是百分百忠誠,所以被自己人炮死的可能機率很低。
等遼鎮人口上來,艦隊對韓熙百分百忠誠的人會進一步往下滲透。
這也是韓熙敢一次取出四百門大炮的原因,這些大炮並不是很貴,總共五萬多兩白銀,加上兩萬發炮彈,共計花費六萬二千兩銀子。
算上水軍三錢銀子一套的裝備和船隻,組建這船隊,總共花費了韓熙十二萬兩銀子。
這些都是小頭,大頭在每月維護軍隊的費用,一個月要兩萬六千多兩銀子。
維護這麼一支水軍,一年要三十多萬兩銀子,如果進入戰鬥狀態,用的銀子會進一步上升。
所以,海軍吞錢比陸軍要恐怖幾倍。
本站採用okie技術來儲存您的「閱讀記錄」和「書架」, 所以清除瀏覽器okie資料丶重灌瀏覽器 之類的操作會讓您的閱讀進度消失哦, 建議可以偶爾截圖儲存書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閱讀的小說!
但還好,韓熙已經找到人幫忙分攤了軍費。
船隊慢慢的往天津衛而去,這次南下,韓熙還要帶著一家老小一起,到浙江保守估計會任命一兩年的時間。
任職帶家屬,在明朝好像是很尋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