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就是三個月,趙軒的修行穩步推行,倒是三月前的時間,除了趙管家來過一趟帶走了被抓的人,也就在沒個訊息。
讓人期待的是趙軒中的靈谷終於可以收穫了。
問:你如果穿越到了一個生產力低下的世界,而且職業恰好是農民,如何名垂千史?
答:土豆,紅薯,玉米,雜交水稻。
百聖為什麼不一視同仁,而是將業星分為三六九等,就是因為資源不夠。
修行者需要同品資源,凡人需要凡物,入品就開始需要靈物。
修行者到了一定層次確實可以餐風飲露,擺脫吃喝的需求。
但那是需要消耗體內的法力的,法力積攢本來就不容易,又怎麼會浪費。
所以修行者依舊需要食物水分,而凡物的營養又太少。
就需要使用靈物,其中靈谷靈稻是最容易培育的靈物。
但即便是如此,依舊很難滿足全部修行者的需求。
所以百聖不為三品業星以下的人族開智,啟發修行。
即便啟發了修行,這些人也不是人人能夠入品,這些身體強壯,消耗遠超常人,
一人對食物的需求是凡人的十倍,只能和凡人搶食。
而人族開墾面臨三種困難,一難野外妖獸出沒,大面積墾田只能在野外,農人有性命之憂。
二難天地有靈氣,草木生長極快,農人只能種植少許土地。
三難天災人禍,百聖戰大妖於蒼穹,時有星辰碎片隕落大地,便會毀壞一方。
所以即便這裡的谷稻能夠畝產千斤,且賦稅只有兩成,遇災減免,但依舊不夠。
這兩成可是全部賦稅,要知道在前世古代即便最仁德的帝王,農民的全部賦稅加起來也達到農民種地收入的一半。
趙軒以農為業,業修三寶持,行,位。
持是堅持,以日為功,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行是德行,以德護道,道心堅定,外魔不侵。
位是業位,氣運加持,眾生敬仰,心想事成。
趙軒所修,持就是每日入田中,除草捉蟲,不假外物。
行就是堅持不作不食,粒米不失。一天不勞作就一天不吃飯,吃飯的時候就算一粒米也不會浪費。
故此道行才會增長的這麼快。
為了加快修行,趙軒就將目光放到了業位上。
持與德在佛教稱戒律,持一律修行速度增加一倍,行一戒修行速度增加一倍。
而業位則是增加一等,修行速度增加一倍之外,亦可加持執行二寶。
比如趙軒持一律,行兩戒,就是增加三倍修行。
若是位業提升一等後,三倍修行在增加一倍,就是六倍修行增加。
而農民為業有四層,基礎就是農夫。
之上是農神,農聖,農皇。
趙軒琢磨著要是解決了天下平民的糧食問題,怎麼著也能弄個農聖噹噹吧。(致敬袁老)
耗時三年,終於培育出了一種小麥,抗風,抗旱,抗寒,抗澇,抗蟲根系發達且能連成一片,不給雜草落腳之處。
以趙軒所想,能讓農夫省下除草除蟲等雜事的時間,多種幾畝地或者做些其他事情,豈不是變相解決溫飽問題。
趙軒以畝地種了三畝,此三畝小麥確實沒讓他操過心,只等著這次收穫,看其收穫幾何是否能夠代替現在的麥種。
如此勞累一日,七畝靈麥和三畝凡麥皆已收穫完畢。
趙軒稱量了一下,凡麥收穫了兩千八百斤,倒是少了一些,但少的不多,比之所消耗的功夫這每畝差幾十斤又不算什麼。
趙軒將取出一部分去殼磨面,做了十幾種糕點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