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珪先生還請留步。”曹丕十分恭敬地向崔琰告辭。
崔琰淡定地點了點頭,示意曹丕自便。
曹丕走後,崔琰府上的管家湊了過來,“老爺,崔家與三公子有姻親,您為何不支援三公子?”
崔琰看了一眼這個管家,“姻親乃是私事,支援大公子乃是公事。公私豈可混為一談?”
頓了頓,“況且,以魏王的性格來說,誰捲到這種事裡面,誰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管家似懂非懂地跟著點了點頭。
崔琰在降了曹操之後,就挺受曹操重視的。
明知崔琰的侄女嫁給了曹植,還安排他去擔任曹丕的老師。
當然,崔琰也是從這件事情裡面,感覺到了曹操的意思。
很明顯,對於曹丕的重視是其他的孩子比不上的。
另外,立長還是立賢這個問題在任何一個清醒的人眼裡基本上都是明擺著的事情。
立長,就只有一個選項。
但是立賢的可選項那可就有很大的說法了。
從根本上來說,立賢就是一種取亂之道。
後世二鳳身上這一矛盾更是體現地淋漓盡致。
不只是二鳳自己,就連二鳳的子嗣也深陷在其中……
崔琰為人剛正,對於這種事情自然也是會按照自己老闆的想法,一板一眼地執行的。
幾年前,曹操領兵外出的時候,留下崔琰在鄴城輔佐曹丕。
曹丕照舊外出打獵,改換服裝、車輛,完全沒有身負重託的覺悟。
剛正的崔琰便上疏規勸。
“曾聽說周文王不敢以打獵為樂,《尚書》記載此事以為後人借鑑。魯隱公外出觀魚,《春秋》因其非禮而譏刺之。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兩部經典所闡明的大義。
夏桀無道,成為商朝的一面鏡子,《詩經》說‘殷鑑不遠’,王者的疾日不該舉樂,《禮記》記載此事作為忌戒。這又是比較切近的得失成敗的事例,不可以不深思明察。
袁氏家族富強,而其公子放縱,遊玩作樂,極為奢侈,正義之舉天下不聞,明哲君子,頃刻間便欲離去,勇武壯士,不肯為其盡爪牙之用。這就決定了袁氏雖然擁有百萬民眾,地跨整個河北,卻沒有立足之地。
現今國家衰敗,天下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度日,天子的恩德也無法遍撒於天下。無論男女老少,天下的百姓都在企望、想念德政。
況且您的父親,貴為丞相,尚且親自參與戎馬征討,上上下下,操勞辛苦,世子您應當遵循正道,謹慎地使行為端正,思慮治國的最高戰略,對內有所鑑戒,對外發揚高遠的德行。
以此來匹配您身為丞相長子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如今,您卻失了身份地穿著管理山澤園囿者的卑賤的服裝,騎著馬急急地四處賓士,身臨險地。完全沒有穩重的樣子。
所表現出來的志向,也只侷限於獵獲野雞兔子這類小小的娛樂,忘了國家社稷才是最重要的,這實在使天下的有識之人痛心。
希望世子您燒燬獵具,捨棄行旅戎服,以滿足天下之人的期盼,更是不讓老臣獲罪於丞相。”
曹丕看完奏疏之後也是羞愧萬分,很果斷地就燒燬了獵具、捨棄了戎服。
更是親自上門,拜謝了崔琰,並且讓他日後多多指出自己的問題,好讓自己加以改正。
經此一事之後,崔琰是徹底地被打上曹丕一派的標籤。
作為員工,寫信指責老闆兒子的這種事情,足以看出他的為人了。
當然,也是因為他為人剛正,朝中樹敵不少。對於他這種“兩頭投資”的行為自然也是看不順眼的。
這會兒曹丕被剝奪了校事府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