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破曉。
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分列,鴉雀無聲。
劉備端坐龍椅,目光如炬。
“諸位愛卿。”
劉備開口,聲音渾厚,在大殿內迴盪。
“今日召集大家,為的是一件關乎我大漢國運的大事。”
“民以食為天。”
“我大漢雖地大物博,但百姓仍時常忍飢挨餓,朕心如刀絞!”
劉備說到此處,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群臣。
“朕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一種名為‘雜交水稻’的神物!”
“此物畝產可達千斤,遠超現今稻種數倍!”
“若能推廣種植,我大漢百姓將再無飢餓之憂,國家亦將更加富強!”
劉備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一片譁然。
“畝產千斤?”
“這怎麼可能?”
“陛下莫不是在說笑?”
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陛下聖明!”
沮授、郭嘉、戲志才為首的一眾寒門官員率先反應過來,齊聲高呼。
他們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疾苦,自然明白這雜交水稻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世家一派的官員們也坐不住了,以荀彧、荀攸、鍾繇為首,紛紛出列反對。
“哦?”
劉備挑了挑眉。
“文若有何高見?”
“陛下,自古以來,我華夏種植稻穀皆遵循祖制,從未聽說過什麼雜交水稻。”
荀彧站了出來。
“此等聞所未聞之物,豈能輕易推廣?”
“萬一出了差錯,豈不是動搖國本?”
“正是!”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變啊!”
“陛下,這雜交水稻來歷不明,恐怕有傷天和,還請陛下三思!”
“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世家官員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附和。
“哼,祖宗之法?”
劉備冷笑一聲。
“祖宗之法還讓你們茹毛飲血呢!怎麼不見你們去效仿?”
“這……”
荀彧被噎得說不出話來,臉漲得通紅。
“文若,你口口聲聲說祖宗之法不可變,那朕問你,我大漢立國四百餘年,哪一位先帝不是銳意進取,革故鼎新?”
“若都像你這般墨守成規,我大漢豈能有今日之盛世?”
“臣……臣……”
荀彧額頭冒汗,支支吾吾。
“陛下,臣有一言!”
這時,荀攸站了出來。
“公達請講。”
劉備示意道。
“陛下,這雜交水稻的種植之法,與尋常稻穀定然不同。”
“尋常百姓恐怕難以掌握,若是強行推廣,只怕會適得其反。”
“公達所言甚是。”
劉備點了點頭。
“不過,朕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朕已命人將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編纂成冊,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只要識字之人,皆可輕易學會。”
劉備從龍椅旁的案牘上拿起一疊厚厚的圖紙。
“此外,朕這裡還有一些新式農具的圖紙和製造技術。”
“這些農具,名為曲轅犁、秧馬、風車等等,皆是朕苦思冥想,結合前人智慧與自身經驗所得。”
“使用這些農具,可大大提高耕種效率,節省人力。”
“朕傳旨工部,全力督造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