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辦了。
“已確認尖兵院如情報所述遭受海鬼叢集襲擊,向海南艦報告。”隊長利落地拽動一直攥在手中的束帶,另一頭連線著容器的一角。隨著拉動,容器表面啪的一聲開啟,露出裡面被細小格柵分割開來成百上千的空間。
“全體注意,不要讓它們靠近海岸線!”
霎時間,密集的振翅聲從容器內傳來,灰色的風暴以隊長所在為原點體積暴漲成百上千倍噴出格柵空間,轉瞬之間形成了沙塵暴一般遮天蔽日的厚重煙雲。
神秘的力量在召喚,灰色的氣流開始旋轉、纏繞,最終凝聚成一條條煙柱,它們隨著隊長心意而動,向著前方的氣泡翻湧的海面直衝而去。
振翅聲的來源正是那股灰風,確切地說是灰風中每一個指頭粗細的基礎單位。每個單位皆是微型的撲翼型無人機,中部連線著兩對透明的蜻蜓般的翅膀,翅上細微的紋路帶有幾何的花紋,讓這無數機群組成的雲團在陽光下反而折射出斑斕的色彩。
“叢集大師”,這是人們給蛟龍突擊隊隊長的外號,因為他從來無需親赴前線。
灰色的風暴與深黑的海水針鋒相對,大片的海水被炸開,難以想象是怎樣的巨大力道從水下推擊才會激起這般猛烈的水花。然而論起水花的大小,蛟龍突擊隊才不會輸給海鬼。
當炮彈的速度快到一個地步時空氣就就會化作有著巨大阻力的膠狀物,每一厘米的飛行都是在與整片空間拉扯。比起設計改良炮彈的氣動外形,更大的初速和更強的威力顯然是解決此種問題最簡單的辦法。
海面上留下幾十道痕跡,炮彈只是掠過產生的氣流就足以推開海水。所謂力大磚飛,堆砌火力就是蛟龍突擊隊所使用的“彈鏈式節點破壞炮”的基本設計思路。粘滯的空氣被粗暴地扯裂,彈群呼嘯而過便砸在還沒來得及露出頭的海鬼身上。
海水下傳來陣陣悶響,緊接著黑色的碎塊夾雜著氣泡和沙土翻出水面——尖兵院周邊大陸架極淺,但即便如此也有著幾十米的深度,而那炮彈竟然直接穿透了水層砸在了海底。
從海鬼現身到第一波火力投送結束不過十幾秒,海面上狼藉一片卻不見半隻海鬼的蹤跡。
沒有戰術,也無需戰術,海鬼叢集的第一波衝擊就這樣被硬生生消解。
隊員們打完了半部轎車的彈藥,由於供彈裝置不由武器軌道生成,他們的換彈方式則轉變成了“用畢即棄”。
只見武裝手臂作掌貫進機匣,再度發力把彈倉和半截炮管一起拽了出來隨時拋到一旁。而供彈裝置還真是“半部轎車”,小小的輪轂轉動著把打光炮彈空蕩蕩的裝置拖走,另外“半部轎車”再開過來伸出連線著彈鏈的全新彈倉和炮管供尖兵安裝。
火力的空檔期則是由“叢集大師”補了上來。
無人機叢集組成的形狀像手掌一樣蓋去,這樣的外形是為了更方便地為隊長本人提供互感視野。每一部無人機都搭載了一般精度的感測器,要是像常規離體式武器那樣每部感測器都提供一個視角,資訊複雜難以提取不說,還非得把尖兵的腦子燒壞不可。
於是無人機叢集採用了只會採集面前區域性影象的設計。就像是往尖兵的腦海裡設立了一塊巨幅LEd顯示屏,每一個感測器僅負責提供其中一塊顯示單元模組的影象。就這樣以點成線,由線成面,最終拼湊成完整的視覺情報。
在分析系統的統籌下無人機們各司其職,確保了感測器地高效利用和影像的清晰完整。
由此可見,操作這樣的無人機叢集不是一件輕鬆的任務,於是隊長不得不確保在操作途中本人受到最小程度的干擾。
叢集鋪開籠罩在海面上空,後續的海鬼即便仍在海水的掩護下,但只要一經鎖定,垂直方向上的全部無人機便將成為俯衝的飛鳥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