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衷心希望顧府能夠將旗下的所有店鋪全都遷移過來。這一訊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瞬間在顧府內部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顧年的堂兄一臉堅決地說道:“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同意此事。雖然子伶得到了皇上的封賞,可那些泡麵、藥品以及土豆之類的東西,憑她一個人怎麼可能銷售得掉呢?”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件事情深深的質疑和擔憂。
這時,顧年的親哥站出來反駁道:“可是子伶之前已經明確表示過一定會賺到錢的啊!如果連我們這些自家人都不信任她,那還有誰會相信她所說的話呢?”親哥顯然對子伶充滿信心,並認為應該給予她支援和信任。
然而,顧年的大伯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沉穩地說道:“既然顧年一家已經被分出去了,那麼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便不再算是我們顧家的兒女了。所以對於這件事,我們實在不宜過多地牽扯其中。”大伯考慮問題較為周全,擔心因為過度參與而給家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聽到這裡,顧年的父親忍不住激動起來,大聲說道:“當日之事大家心裡都清楚,顧年分明就是被冤枉的!至於分家,那也是迫於無奈之下才做出的決定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憤怒與不甘,似乎對當初的遭遇仍然耿耿於懷。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的時候,顧年的小叔突然開口說道:“依我看吶,這顧子伶倒還真有點意思。反正大家也別再吵個不停了,這樣爭來爭去又能有什麼結果呢?願意相信她的人,那就自己跟著一起幹;要是心有疑慮不願意相信的,只需要說一聲,然後自家的鋪子就不用參與進來了嘛。至於顧家的鋪子,咱們就讓一半進去嘗試一下就行了。”
顧年的父親一拍手叫了一個好,然後讓小廝拿來紙筆,在紙上登記了想要入駐的人和幾家店鋪,除了顧年父親一家和小叔一家,其他人都選擇隔岸觀火,等以後他們後悔了,想要入駐的時候,已經進不去了,當然這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