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在二條城內的幕府軍隊人數雖然不多,只有三千餘人,但是這支軍隊是幕府麾下最精銳的一支兵馬。
他們深知自己沒有任何退路,身為幕府麾下的精銳部隊,即便是他們向倒幕軍投降,對方也不會輕易的放過他們。
而且,眼下的局勢還沒有到非要投降的地步。
尤其是在他們得知,幕府將軍正在率領八萬大軍星夜兼程,朝著京都這邊趕來。
只要他們多堅持一段時間的話,他們就能等到自己的援軍。
“武士們,是時候拿出你們的勇氣,向將軍和天下人展示我們大家的決心了!”
二條城的守將是德川慶喜的心腹,面對倒幕軍的猛烈進攻,他不懼槍炮,親臨一線,在自己的額頭上纏著必勝的的白布條,擺出了一副誓與二條城共存亡的架勢。
受此鼓舞,城內的守軍士氣高漲,拼死打退了倒幕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雙方在城頭上反覆廝殺,倒幕軍多次攻入了城頭,卻還是被殺了下去。
惱羞成怒的高杉晉作下令對二條城的城牆進行猛烈炮擊,憑藉著日不落人出售給他們的火炮,硬生生的將二條城的城牆轟塌了一道七八丈寬的口子!
“勇士們,建功立業就在今日,隨我殺!”
高杉晉作本身也是一名武藝高強的劍客,加之一心倒幕,誓要為倭國的強盛而獻身0這樣的人,早已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性命。
而且他很清楚二條城戰役的意義,如果能拿下這裡,那麼京都就唾手可得了。
一旦他們拿下京都的話,那麼天煌就會落入他們的手中,這樣一來戰爭局勢就有可能逆轉,倭國就有救了!
所以,此刻即便是自己帶頭衝鋒倒在了戰場上,只要能拿下二條城,那麼局面對他們依舊是有利的,自己死了就死了,倒幕派的那麼多仁人志士,一定會將自己未盡的遺願完成的!
高杉晉作的帶頭衝鋒起到了巨大的效果,長州藩的武士們原本對高杉晉作沒什麼好感。
因為高杉晉作並不是長州藩的藩主,他是鳩佔鵲巢,利用自己的心機和手腕架空了長州藩的當代家主毛利慶親,奪取了長州藩的軍政大權。
這種情況下,高杉晉作在長州藩內部的聲譽其實並不算好,至少那些忠於毛利家族的武士們,對他談不上喜歡更談不上敬重。
若不是這一次他們是奔著推翻幕府去的話,長州藩的這些武士們未必願意聽從他的指揮,在他麾下作戰!
這種情況下,高杉晉作身先士卒,帶頭衝鋒,沒有躲在武士們的身後貪生怕死。
這讓武士們對他的印象改觀了不少,眼看著京都和天煌就在眼前,這群長州藩的武士們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嗷嗷叫的跟著高杉晉作衝向了二條城。
二條城內的守軍雖然在敵人的炮擊中被打的傷亡慘重,但是此時他們卻在被轟塌的城牆破口附近組成了一道人牆,佔據了斷壁殘垣的各個隘口,準備跟破城的敵人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倒幕之戰,從一開始,就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了!
而此時,距離戰場大約500公里的對馬島,一支從膠東出發的天朝艦隊,剛剛抵達這裡。
五千駐守在對馬島上的漢軍士兵,在主將聶士成的帶領之下,登上了艦隊的運兵船,朝著倭國本土駛去了!
5月12日,漢軍在大田登陸,登陸上岸之後,五千漢軍在艦隊的炮火掩護之下,對駐守石見銀山的倒幕軍進行了驅逐。
石見銀山原本是幕府控制的直屬地,但是倒幕運動開始之後,長州藩出兵佔領了這裡,將這裡納入了倒幕新軍的控制之下。
作為倭國最大的銀礦開採地,石見銀山的白銀對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