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主基金借貸的物件是大型金融機構的隔夜貸款,隔夜貸款名字叫做“隔夜”,但實際上通常並沒有那麼短,可以是兩三天,也可以是一兩週。
這35美元的借貸到期的當天,主基金就會又向金融機構借貸35美元(可能是同一機構,也可能是其他機構)。
用借來的錢去償還,而最初借來的錢還在資產裡為他們產生利潤。
主基金寧願擔受勞務不停地滾動借隔夜貸款,而不願尋找長期借貸,是因為長期借貸利率較高,而這種槓桿模式對借貸利率極其敏感。
在這個的例子中,假如借款利息從0.5%上升到了1%,則主基金的盈利從70美分下降到52.5美分,你就會立刻看到主基金盈利暴跌28%的新聞報道。
因此,主基金總是盡力去尋找利率較低的借貸來源,而隔夜借貸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理想的物件。
對於出借隔夜貸款的金融機構來說,主基金一直有借有還,信譽很好,背後又有貝爾斯登撐腰,風險小而流動性好,也是一個不錯的客戶。
雙方就一直這樣很默契地維持著業務往來。
事實上,這種策略並非主基金所獨有,幾乎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採用這樣的方法利用外部短期資金賺取錢財,只是一個槓桿比例大小的問題。
這樣的高槓杆使得他們可以以小搏大,獲得很高的收入,但是也使得他們手裡並沒有太多現款。
2006年9月,隨著房地產泡沫漸漸破裂,市場環境惡化,基於房地產抵押貸款的結構化證券市場也相應萎縮。
這造成主基金效益下滑,未能達到預期的營收,於是出現了第一次大規模提款。
這本來是每個公司或遲或早都會遇到的問題,可是對於高槓杆的主基金來說,如果象傳統公司那樣透過減少運營投入來增大手中現金儲備,就會造成盈利急劇下滑,從而造成更多客戶撤資,進一步惡化現金問題。
作為對策,這個主基金的管理人試圖透過人為製造現金流來解決問題,於是他們建立了另外一個基金,名叫貝爾斯登高等級結構化信用增強槓桿基金。
這個增強基金也同主基金一樣,投資於結構化信用,只是應用了更大的槓桿(一百倍)。
他們聲稱這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但是實際上,他們建立這個新基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金問題。
即透過相當於原先三倍的槓桿,人為地創造更高的現金流。
為了保證信貸運轉良好,少受利率波動的影響,這一次,他們決定使用長期借貸,而不是隔夜借貸。
但是此時,房地產泡沫大勢已去,完全依託於房地產市場的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也全面惡化,他們所持有的結構化抵押貸款證券已經不值多少錢,再高的槓桿都沒有用了。
在市場流量基本枯竭的情況下,連賣空都沒有人接手了。
老話說,紙是包不住火的。主對沖基金的問題終於爆發了。
一開始,他們試圖成立一個新實體,用這兩個對沖基金手中其實已經一文不值的抵押貸款作為資產發售給公眾。
但是六月的時候,商務週刊和華爾街日報發現了這個新實體上的花樣,捅了出來,迫使貝爾斯登撤銷了這個實體。
這個事件使得對沖基金的投資者和債主們產生了不祥的預感,以美林和摩根大通為首,一些投資者和借款人威脅要沒收對沖基金的資產用於償還他們的欠款。
最後,美林第一個動手開始強制沒收貝爾斯登的資產,從中撥取了賬面價值八億五千萬美元的證券,但是隻能拍賣掉其中大約一億美元。
後來,塵埃落定後,投資者和債主們估計,這兩個對沖基金的真實價值,就是算上高階證券,其實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