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以文治天下,確實很少因言治罪。
所以在張夫子坦率的講了論語的優點和治天下的不足處後,馬上就有同學積極發言了。
大部分人發言都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過於誇大了,當然作為儒生,表達的都很委婉。
大家先是肯定了論語的作用和地位,然後再找原因來說明,光靠論語肯定是不夠治天下了。
也有好幾個學生似乎對論語格外推崇,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足矣。
張夫子問了一圈,好像沒有找到特別滿意的答案。
這時他點了從來沒有發過言的張偉。
張夫子問:“小友,你怎麼認為的。”
張偉想了一下認真的回道:“夫子,學生不知道。”
張夫子繼續問:“哦?為什麼這麼說?”
張偉說:“學生沒治過天下,所以不知道半部論語能不能治天下。”
其他學生聽到這裡都撲哧一笑,張夫子也面帶微笑。
張夫子問道:“不錯,聖人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位小友的態度是好的。“
“不用太嚴肅,我們這裡就討論一下,來,你說說看你的想法。“
張偉說:“我認為不能。“
張夫子:“理由呢?“
張偉:“世易時移。“
張夫子:“是仁變了,還是禮變了。“
張偉:“仁和禮都沒變,但是怎麼表達仁和禮的方式變了。我大夏朝用夏禮,不用周禮。“
張夫子:”哈哈,有意思,有意思,不錯,小友叫什麼呀。“
張偉:“學生張偉,昭陵府武隆縣人。”
張夫子:“呵呵,還是老夫本家,不錯,有想法,好好學習吧,會有前途的。你先坐下吧,還有沒有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偉剛坐下,鄒標從桌底下偷偷比了一個大拇指。
張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不敢確定自己說的怎麼樣,不過反正是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了。
張夫子把所有學生都問了一遍後,表示大家講的都有一定道理,這個問題也沒有固定的答案,要想探索真正的解答,需要大家更好的精通《論語》。
總之,後面就變成了鼓勵大家學習的雞湯。
張偉對這個模式挺無感的,不過以張夫子的學識和經歷,還是把《論語》講出了不少新東西,張偉感覺還是挺有收穫的。
很快就到了中午,吃飯後大夏人沒有午休的習慣,但張偉還是在教室裡歇息了一會。
當天下午的書法課夫子是一箇中年儒生,姓朱,看起來挺溫和的。
不過這個朱夫子上起課來卻挺雷厲風行的,一上來就讓所有人各寫了一行楷書當成作業。
朱夫子飛快的挑出三張,說道:“這三位同學的字已經小成,書寫在鄉試中已經是加分項了。
你們的課程內容很簡單,上課時間自己隨便寫幾行字,保持水平不下降就行,如果真有志於書道,下課再來找我討論。”
張偉的字當然不在其中,這點張偉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先說明白哦,書院是不鼓勵在科舉未成之前潛心學習書法,所以要學習此道的話先想好,到時候舉業不成可不要後悔哦。”
看樣子長湘的學風就是一切為科舉讓路,雖然不高雅,但是張偉喜歡。
說完朱夫子又拿了七份作業,繼續說道:“這七位同學的字,基礎比較可以了,後續每堂課按我給的示例抄兩遍即可。其他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張偉也不是這七人之中的一人,張偉心裡有點小緊張,自己該不會是最差的那一批吧。
朱夫子稍稍歇了一會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