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還是共和制好

大唐位面。

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道:“朕以隋亡為鑑,兢兢業業,廣納賢才,虛心納諫,開創貞觀之治,本以為可保大唐江山永固,社稷安康。”

“然此光幕所言之官僚體系利益集團,朕雖極力整飭,卻仍難以徹底根除。”

比如那長孫無忌,雖為朝廷肱股之臣,然其後期權勢過重,亦有結黨營私之嫌。

大臣房玄齡拱手說道:“陛下,大唐盛世,萬邦來朝,然繁華之下亦有隱憂。如那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皆因地方軍事力量失控。”

“且陛下之後,繼位者或沉迷聲色,或柔弱無能,難以駕馭這龐大帝國。加之自然災害頻發,朝廷救災不力,百姓易生怨憤,終成大禍。”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決然。

“朕雖知王朝興衰,難以逆轉,然朕必當竭盡全力,為大唐之未來拼搏。朕之子孫,亦當以史為鑑,不可重蹈覆轍。”

然而,

他的心中卻也明白,在這歷史的洪流面前,個人的努力或許只是杯水車薪,難以改變封建王朝那註定的命運。

大宋位面。

趙禎的手指顫抖: “朕以仁政治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本欲使大宋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然對外卻屢受遼、夏之欺凌,歲幣求和,雖保一時之安,卻失國之尊嚴。朕朝土地兼併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百姓生活困苦,朕心何安?”

包拯挺身而出,神色嚴肅:“陛下,我朝重文輕武,雖文風昌盛,然軍事力量薄弱。官員冗雜,財政負擔沉重,遇上天災,常因資金不足而難以有效救災。”

“且宮廷之中,亦有諸多勢力爭鬥,陛下雖心懷天下,然難以事事周全。”

趙禎輕輕嘆了口氣:“朕之仁政,莫非只是一場徒勞?這封建王朝的命運,當真如那風中殘燭,難以持久。”

“朕只盼後世子孫,能有賢能之士,力挽狂瀾,保我大宋江山社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

說這麼多,可大宋到底還是會滅亡的。

或遲或早!

大明位面。

“朕出身貧寒,歷經千辛萬苦,方得天下。朕本以為嚴懲貪官,加強集權,可保大明江山永固。”

“然這後世所論,皇權獨大亦有弊端,朕之子孫若有不肖者,專權腐敗亦難避免。且那宦官干政,亦是朕所深惡痛絕,卻仍難以杜絕。”朱元璋的聲音透著不甘。

這是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在歷史的洪流中如此渺小。

劉伯溫在一旁輕聲說道:“陛下,大明建立之初,雖規制嚴明,然土地兼併之患從未停止。”

“加之這些年天災不斷,糧食歉收,百姓易生叛亂之心。而朝廷救災,常因官員貪腐與財政困境而成效不佳。”

“且繼位之君,如那朱祁鎮寵信王振,致土木堡之變,使大明元氣大傷,實乃憾事。”

朱元璋狠狠地捶了一下龍椅扶手:“朕之大明,難道真要重蹈前朝覆轍?朕絕不甘心!朕已為子孫定下諸多祖訓,然這封建之制,卻似一個無形的牢籠,難以掙脫。”

還有他的太子,即使不是標兒繼承皇位,那也還是逃不過滅亡的道路!

即使滅國之君不是朱由檢,也會有千千萬萬個朱由檢!

大清位面。

乾隆一臉的惆悵與感傷。

“朕自登基以來,文治武功,十全老人,本欲大清國運昌盛,萬代不絕。然這文中所言,封建制度腐朽,朕之後的大清就走向滅亡了。”

乾隆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懊悔與無奈。

紀曉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我朝八旗子弟漸生驕奢之氣,軍隊戰鬥力下降。土地兼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