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你們村中近來設有互助會?\"
\"正是!\"張老漢喜形於色,\"村中父老商議,與其各家分散置辦農具,不如合資共買。
輪流使用,修復也方便。如今連鄰村也常來借用呢!\"
\"此計甚善。\"秦天頷首讚許,轉向范雎道。
\"可將此法推廣各處。互助之規可定妥了?\"
范雎取出一卷竹簡。
\"已擬定章程。除農具互用外,更添技藝切磋、資財互通之約。
村民若需改善生計,可向互助會求借小額錢財。\"
正說話間,一位婦人抱子上前,怯生生道。
\"陛下,可願去看看我們的新居......\"
\"好。\"秦天欣然應允。
在村民引領下,一行人步入村中。較之數月前,村容已大為改觀。
茅舍漸少,磚瓦成行。街巷開闊整潔,果木扶疏。
\"這便是張家新居。\"范雎介紹道,
\"皆是在鐵器作坊所得工錢,加上互助會借貸所建。\"
步入院中,但見廳堂寬敞明亮。牆用磚砌,頂覆青瓦,窗框皆木製精工。
院內菜蔬茂盛,牆角搭有雞舍,禽聲陣陣。
\"陛下請看。\"張老漢興奮指向角落的新井,
\"是幾家合力所鑿。用了新式鐵器,鑿井快捷。如今不必遠赴河邊擔水了。\"
秦天細察井口,見其以鐵箍固實,特製鐵轆轤,汲水省力。
\"陛下,\"范雎道,
\"此般變化,不獨此村。據統計,今歲以來,國中已有十餘萬戶翻修屋舍、開鑿水井。
市集較往年熱鬧,不少人家漸有餘財置辦產業。\"
秦天默默點頭。他深知這些改變皆源於諸般改革。
新農具提高耕種之效,互助會解困解難,改良器具便利生計。
最重要的是,百姓看到了希望,對未來滿懷期待。
離村時日已西斜。
田野間麥浪隨風起伏,繪就一幅生機盎然的畫卷。
秦天佇立遠眺,心潮起伏。
待到黎民皆得安居樂業,方為最大的成功。
夜幕低垂,咸陽宮內燈火通明。
秦天的書房中,幾位重臣正在進行一場關乎國運的議論。
案上擺滿各地呈報的竹簡,壁上懸著一幅輿圖,標註著大秦各處物產分佈。
\"諸位,\"秦天立於輿圖前,目光如炬,
\"近日改革雖有小成,然此不過開端,真正的考驗尚在後面。範卿,先說說當前形勢。\"
范雎整理手中竹簡道。
\"回陛下,自推行鐵器之政以來,諸般資料皆可觀。
鐵器作坊已遍及各地,不止產農具,更制各樣器械。
百姓生計大有改善,糧產亦顯著增長。\"
\"然則,\"白起接言道,
\"邊境探報,六國亦開始仿效我朝做法。韓國尤甚,已大舉推廣鐵器。\"
\"鐵器、糧食,看似尋常民生之事,實則系國家根本。\"
秦天走至案前,展開一卷詳圖。
\"此乃我擬定的長期之策。其一,當設專門研究之署,精進鐵器工藝,拓展新用。\"
\"研究之署?\"范雎顯露疑惑。
秦天解釋道,\"形似工匠作坊,然非止於製造,而在研究如何精進器物品質,開拓新用。
我欲在咸陽設'工技署',招集天下精工巧匠,專事此任。\"
白起雙目一亮。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