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在離開了城區後,整個南下的過程相當順利。
根據不完全統計,伴隨著衝突的升級,封鎖國派往封鎖區域內的地面部隊,總數超過了十萬!
這其實已經是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字了。
畢竟四十萬的預備役雖然從衝突升級的那一刻開始就在動員,但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想要完成全部的動員,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除了針對封鎖區域的軍事行動以外,封鎖國本身還要應對來自於其他武裝勢力的威脅和打擊。
哪怕那些流氓武裝看起來更像是在瞎吆喝,除了聲音喊的震天響以外,並沒有進行多少實際上的軍事行動,可該有的警戒力量也不能少。
因此能夠真正投入到封鎖區域內的地面部隊,數量必然是有限的。
至於說對外宣傳的三十多萬大軍進入封鎖區,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如果真的將這麼多部隊一股腦的扔進封鎖區,那北面和東面怎麼辦?
指望單純依靠著白頭鷹的恐嚇,就能徹底嚇住整個抵抗之弧嗎?
別扯了……如果白頭鷹的恐嚇那麼管用,抵抗之弧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而封鎖國派往封鎖區的差不多十萬地面部隊,聽起來不是個小數字,可分散在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確實沒辦法形成遮天蔽日的效果。
起碼在離開了城區之後,沈旭南下時便很少再遇到敵軍了。
為了不耽誤時間,沈旭奔跑的速度極快。
沒用太久,便來到了那條封鎖線附近。
也就是之前在醫院裡,中年人著重提醒過的、將整個封鎖區分割成了南北兩部分的分割線。
封鎖國為了最大限度的消滅抵抗組織的有生力量,在地面部隊進入封鎖區域之前,對封鎖區的整個北方區域下達過最後通牒。
要求居住在北方區域的平民,全部限期離開,前往南方避難。
這樣一來,等到地面部隊進入封鎖區域後,便可以對整個北方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哪怕開啟城市巷戰,也不需要考慮任何跟平民有關的問題,見到活人直接開槍就好。
然而想法很美好,實際效果卻頗為有限。
儘管有不少平民在威脅之下,真的動遷逃亡了南面,可同樣有很多平民選擇了留下。
過往的這些年裡,封鎖國一直在不停的侵佔他們賴以為生的家園,所有選擇了留下的平民,非常擔心一旦他們離開,那就再也別想回來了……
面對這種情況,封鎖國只能改變最開始制定的戰略,於是便有了中間封鎖線的出現。
強行將封鎖區域進行切割後,摧毀相連的地道,然後分別擊破。
看起來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會耗費更多的時間,行動方式過於謹慎,將導致預算不斷的無上限疊加,可至少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減少傷亡!
只要能少死人,那就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過這場衝突從開始到現在,封鎖國已經花掉了和平狀態下、起碼兩年的國防預算。
巨大的經濟壓力,已經讓封鎖國有些喘不動氣了。
站在封鎖線外不遠的地方,沈旭稍微猶豫了下後,還是決定直接硬闖過去算了。
這條封鎖線並不算寬,闖過去的難度不大。
而且只要手腳麻利一些,那麼不但可以繼續給敵人制造巨大的殺傷,同時還能放大敵人的恐懼情緒!
血債必須血償!
這個封鎖國當年敢冒天下之大不諱,無比瘋狂的‘誤殺’祖國派來維和的人員,那在沈旭的眼裡,既然有機會了,就肯定要報復!
更何況當初在所謂的‘誤殺’事件發生後,這個封鎖國還始終拒絕道歉,甚至於故意阻止官方對於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