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來到楓紅山莊,這次沈浩明顯感覺得到與之前的兩次都有區別。
第一次他是來找人辦事,在茶房等了許久,連山門內主建築都沒有資格進去,前後事情辦妥都是在山莊門口茶房。
第二次是來拜師,受了楊善和楊青志的開篇啟蒙,至那之後他便是楓紅山莊的人了,而且身份地位極高,乃是山莊兩位老祖唯一的衣缽弟子。甚至還得了一枚有楊善魂魄印記的金劍法器以明身份。
這是第三次過來,為的是接受事先說好的半年考較。體會最直接的就是門口弟子對他的稱呼:沈師祖。
什麼叫師祖?
就是與師傅的師傅同輩的才能叫師祖。再往上就沒有明確的稱呼,統一稱呼為“老祖”。
而在任何地方看門的人都不會是這個地方的中堅或者上層,一般都是下層人員。楓紅山莊也同樣如此,所以見到沈浩之後一開口便是一句“師祖”,這說明這個看門弟子的師傅是和沈浩屬於同一輩分。
這種感覺對沈浩來說有些新奇。特別是看門弟子看他的眼神,不似外面那種懼怕或者獻媚,而是親近。
同樣是拜入別人門下,沈浩在桂山修院時就沒有這種體會。除了聶雲兩口子之外,即便是向來和善的李樹陽也沒有對他露出“親近”的眼神。更別說別的弟子了,那是直接將“隔閡”明明白白的表達在臉上的。
進了門,也不用誰領路,路上遇到人也是很客氣的朝沈浩打招呼或者行禮。即便有些人看到他會顯得侷促,但也沒有看外人的模樣。
這種“都是自己人”的感受就是沈浩新奇的來源。居然會因為一個名頭便真的接納一個本來的陌生人。這在官場裡是不可能出現的。
當然,想要讓沈浩這種來歷並不純粹的人也產生“自己人”的想法光靠一個名頭是沒可能的,需要足夠的時間沉澱。
見到楊善和楊青志的時候這兩人沒有在打坐修行,也沒有在研究術法,更沒有做書畫之類的情操閒情,而是在做吃的。
“徒兒參見兩位師尊!”沈浩老老實實的行了跪拜大禮。剛抬起頭來就看到楊善笑眯眯的朝著他招手,示意他趕緊過去。
“善師尊。不知有和吩咐?”
對於楊善,沈浩稱呼“善師尊”,對於楊青志則是稱為“志師尊”。接觸下來沈浩也大概摸到了些這兩位的習慣。一般而言楊善的言語多一些,更和善,喜歡說教甚至有時還會拿沈浩打趣。楊青志就時刻比較嚴肅,言語很少。
“呵呵,沈浩啊,你會做飯嗎?”
“回師尊的話,徒兒會做飯。不過手藝很一般,也就勉強可以下嚥而已。”
“哦?你還真會做飯啊?”似乎對沈浩的這個回答有些意外,楊善笑著又道:“拿手菜是什麼?說來聽聽。”
“徒兒也沒什麼拿手菜,做得稍微好一點的也就回鍋肉和紅燒排骨。有機會的話徒兒可以做給兩位師尊嚐嚐。”
楊善笑眯眯的說好,然後指著手裡的麵糰,問道:“麵食會做嗎?”
沈浩搖頭。他會做回鍋肉和紅燒排骨都是被逼出來的,勉勉強強可以算是拿得出手。麵食這種東西太複雜,他從未學過。
“把面加水揉成一團,乾溼合適,喏,就差不多這樣就可以了。”楊善一邊說,一邊將自己手裡和好的一團面放在沈浩的手裡,意思讓他感受一下哪種狀態才是和好的面。
沈浩有些懵,他倒是感覺到手裡的麵糰乾溼合適,捏幾下還彈手,而且表面也不沾。
不過,這是要幹嘛?
“你來試試看,看和出來的面是什麼樣子。”楊善緊跟著一句話更是讓沈浩有些懵。
“啊?可,可是師尊,我,我不知道怎麼弄啊,您能不能教教我?”和麵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