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頭後,他便再次把精力放在了處理政務上。
而與此同時,後宮的那些妃子才人也都聽說了李世民的這個遺詔,她們都是一群可憐人,她們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他們除了哭沒有任何辦法。
於是,就在她們知道了這個時候,他們便開始了以淚洗面的日子。
偶爾有一兩個人想去見皇上,但宮裡的太監和侍衛又怎麼可能准許?
他們就是想見李治都是不能。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誰都沒有辦法,至少目前為止,這些宮裡的妃子、才人對未來是絕望的,她們似乎只是在等待命運的到來。
翠微宮的事情唐舟都清楚了,比其他人清楚的更為徹底,他知道李世民想透過這個遺詔除去武媚娘,其他人只是受到了武媚孃的牽連,他也知道李世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跟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做了交換。
而唐舟在知道這些後,也只是很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李世民到底是一代君王,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把事情做的很絕,只是在唐舟看來,這件事情他恐怕勝算不大。
殉葬要等李世民死後才能夠進行,可李世民死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殉葬倒是有可能不發生。
而且,李治太仁慈了,他又怎麼可能允許這麼殘忍的事情發生在唐朝呢?
就算李治沒有辦法,他唐舟又怎麼可能坐視不管?
對於武媚娘,唐舟一開始是不想插手的,一切聽天由命,但是他從武媚娘這裡看到了契機,他想抓住這個契機,所以他肯定要保下武媚娘,所以對於殉葬,唐舟是反對的。
再者,對於唐舟這樣的人來說,用活人來陪葬是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夠接受的,不為保護李世民的臉面,只為他的良心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情。
用活人陪葬,唐舟堅決不同意,雖然現在的他在朝中沒有一官半職,但只要他想阻止這件事情,他就一定能夠阻止。
一個用活人來陪葬的朝代,是一個可悲的朝代,而這個朝代的子民也是可悲的子民,他們彷彿又倒退了上千年。
這是唐舟絕對不允許的。
李世民要用活人殉葬的訊息一開始還只是在權貴的圈子裡傳,但當這個訊息傳到洛陽王李元裕這裡的時候,這個訊息很快便在長安城傳開了。
在洛陽王李元裕看來,李世民用活人陪葬的目的只是為了滅掉武媚娘,哪怕讓自己的名聲受損。
這對洛陽王李元裕來說自然是有點不利的,但如果能夠實現把李世民的名聲搞臭,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
試問一下,一個要用活人陪葬的皇帝,他是好皇帝嗎,只要輿論倒向他這邊,李世民就有可能遺臭萬年,如此,他們出師也就有名了。
所以很快,他們就把這個訊息傳遍了長安城,甚至是其他任何的地方。
而訊息傳開之後,大唐的文人書生頓時就不願意了。
百姓愚昧,倒不關心殉葬的事情,可讀書人不行,他們讀書,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知道什麼是人道主義,秦漢之後,只要是漢族人民建立的朝廷,就很少有人用活人殉葬的,只有那些外來的蠻夷才會用活人殉葬,他們很以大唐的文化自豪,他們不能接受殉葬這件事情。
文人都很憤青,憤怒起來也很可怕,他們很快就聚集在了一起,而且就堵在了朱雀大街皇宮門前,他們反對人殉,他們要大唐的皇帝放棄殉葬。
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這些讀書人的行為讓他們很是不能理解,李世民又沒有說要他們殉葬,只是說讓後宮的妃子才人殉葬,你們這些讀書人抽什麼熱鬧?
他們此時的感覺就像是一群看砍頭的百姓,只要砍的不是他們的頭,這都只是熱鬧而已,愚昧的百姓從來都不會動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