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鞘上滿刻春日百花,溫柔得與那劍身太不相稱,遠遠望去,像是沉甸甸的花枝。
他手間一動,握住劍柄,抽出一寸鋒芒。
劍刃雪亮,霎時光華如朝陽初起!
葉棠不由得讚嘆一聲果然好劍,站起身走了幾勢最簡單的三才劍法,覺得這孤煙劍十分符合&ldo;大巧若拙&rdo;四字。看似笨重,但劍式卻能兼收並蓄,可惜落在自己手中卻是浪費,如果是一名天才劍者得之,興許能有大收穫。
大象希形,大音希聲,武學練至最高境界,恐怕也是不在藉助有形之物才能發揮效用。但而今武林,恐怕能達到這樣程度的人寥寥無幾。
十二樓的折花手,或可以之相稱……
正在沉思,眼前有人靠近,葉棠一抬頭,聽見鐘不厭問他:&ldo;劍如何?&rdo;
&ldo;是一把好劍。&rdo;葉棠道,還劍入鞘,重新放在桌案上,&ldo;可惜我不會劍法,它在我手中發揮不出效用‐‐你此前說為孤煙覓得良主,現在後悔了嗎?&rdo;
鐘不厭神色淡淡的,看不出情緒,只道:&ldo;一十七歲而已,倘若你哪天又想學劍也不遲。左右此劍已經是你所有,日後要送人也好,自用也罷,留著吧。&rdo;
葉棠笑著說好,把那劍拿回屋內。
他再出來時換了身幹練裝束,興致勃勃道:&ldo;鍾大哥,清早便出去,是知道了怎麼上山吧?現在天色正好,我看咱們今日也能去煙霞山。&rdo;
鐘不厭被他說破行蹤也不鬧,只把長河刀負在背後,叫他跟上。
煙霞山在江寧城東南方,這天撞上休沐,前往賞楓的人絡繹不絕。官家少爺騎著高頭大馬,太太小姐們則坐在軟轎中緩慢前行,又有丫鬟隨從捧著食盒、衣裳跟在後方,而普通人家大都結伴而行,一路優哉遊哉。
習武之人大可不必&ldo;腳踏實地&rdo;,鐘不厭提議騎馬,被葉棠否決,以為太過招搖。
於是與平民百姓無異地走,少年最初還有興致緩步而行,走了一會兒又耐不住性子,腳下一點,施展輕功如飛燕投林般地走了。
鐘不厭無奈,只得隨他而去。
煙霞山的原名已不可考,前朝文人一篇《煙霞賦》名滿天下,故而後人提及此地,也都以賦為名。江寧城本是前朝都城,改朝換代後雖皇家遷都,但仍舊有許多富商大賈、貴族後人居住在此。
因那篇賦名聲大噪,煙霞山也跟著天下皆知,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父母官順應民意,不僅修築遊山步道,更是於山腳、山腰與山頂共建涼亭一十二座,東南西北面對的又有不同風光,可謂之移步換景,甚是巧妙。
&ldo;……秋光美極,流連忘返。&rdo;葉棠順著山頂涼亭外的石碑一路念下來,小聲嘀咕,&ldo;這些讀書人,寫個石碑也拗口得很,不過一句風光好,竟能寫滿一百多字,可歸根結底,我覺得還不如少年時看的那些俠客遊記寫得好呢!&rdo;
鐘不厭見那落款是當代的翰林編修,從前還當過北川學宮的教書先生,料想葉棠不明白這層關係,順著他道:&ldo;詞賦是好的,但此間遊人登頂者能有幾個看得懂‐‐你瞧那些官家子弟,走到山腰都走不動了。&rdo;
&ldo;所以上頭是說這個亭子正對青龍湖水,盛夏時節楊柳依依,而秋天也可俯瞰全山紅楓。&rdo;葉棠極目遠眺,&ldo;青龍湖在那邊嗎?&rdo;
護城河環繞石牆而過,煙霞山位於高地,葉棠與鐘不厭站立的地方正對護城河引水的湖泊,湖畔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