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說,企業管理者,就應懂得人才和諧論的提法,人才和諧論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及意義。沒有人才的和諧,企業無從談及和諧與發展;沒有人才的和諧,企業就不能有序的競爭。因為調製和諧,不是用和諧來治,而是用人來達到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環境的和諧發展,關鍵的要素就是管理者如何營造人才的和諧因素。有了人氣,才有商氣;有了人氣,才有財氣。因此說,聰明的企業管理者,在廣告方案的撰寫上,不是大吹產品之好,而是巧妙地將產品受眾人的和諧與環境的和諧達到最高境界的融通。
對於管理中的“人才和諧論”,孟子就從“天時、地利、人和”關係進行論述。雖然孟子在這裡主要是從軍事方面加以分析論述的,但是我們也能從一般意義上,加以引申“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顯然,天時、地利、人和,就從企業管理環境上,對人才的管理給出最準確定義。任何優秀的人才,只有在適合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與環境下,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人才作用。也就是說,作為企業管理者,特別是人才管理者,千萬不要想當然或人為地就把某類人才,進行不客觀的定義與評判。與此同時,管理者還要為人才提供或創造,適合其發展與工作的平臺。惟有此,企業管理者,特別是企業人才管理者,才能使企業人才發揮最大的作用,進而為企業創造更高的生產力。
。。
10.《孟子》率由舊章 《孫子》令之以文(1)
《孟子·離婁上》中孟子講:“即便有離婁那樣敏銳的視力,有魯班那樣高超的技術,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也不能畫出方圓;即便有師曠那樣的聽力,如果不借助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便有堯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安定。”
孟子上面所講意思的主要根本就是:孟子主張“率由舊章,施行先王”之法。雖然孟子的觀點對於當今的管理者,難免有教條與死板之處,但是孟子的主張“以法章制度”來規範管理的觀點還是有實用意義的。雖然“先王”之法難免有不適時宜之處,但是“先法”畢竟是經過歷史發展所證明了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孟子主張“率由舊章”的理念,也有一定的道理與積極意義。因此,別人的先進經驗與管理方法,關鍵是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經驗與方法,無論如何也是應該有所“率由舊章”的。只不過是借籤者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也就是說,孟子在這裡所講的“先王之法”也好,“率由舊章”也罷,總之都是要管理者在管理上“令之以文”。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與領導人,在對下屬的管理中,面對下屬的過失與錯誤,在對其懲罰時,不要感情用事,要懲之有法,罰之有據。管理者只有做到這樣,才能讓下屬心甘情願地執行管理者的指令。當然,這才是孟子給當今企業管理者的啟示:令之以文。
為了闡明這個道理,孟子在《孟子·離婁上》指出了國家興衰的原因是:由於統治者的仁與不仁。對此,孟子解釋說:“夏、商、週三代,能夠得到天下是由於君主對臣民實施仁政的原因。而三朝的滅亡原因,則是由於三朝末代君主對百姓與臣子的殘暴與不仁。因此才有“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歷史。天子不仁,不能保天下(江山或國家);諸侯不仁,不能保一方;卿大夫與官吏不仁,就不能保官位或祖廟;士人與百姓不仁,就不能保家庭與生命。現在有的人厭惡死亡喜歡不仁,這就像厭惡醉鬼卻偏要喝酒一樣。”可見在管理上與做事上,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不是偶然的。因此企業管理者,特別是國內的企業家與管理者,更不要一味地信奉或迷信“執行沒有藉口”或所謂的軍隊式管理,而更應該注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精邃:仁與不仁。
對此,入口網站搜狐掌門人張朝陽就講:對於員工特別是對於高層經理人或主要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