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讀我父親一生的金鑰匙。

河岸 02。兒子

鄧少香的光榮事蹟簡明扼要地鐫刻在一塊花崗岩石碑上,石碑豎立在她當年遇難的油坊鎮棋亭,供人瞻仰。每逢清明時節,整個金雀河地區的孩子們會到油坊鎮來祭掃烈士英魂,近的步行,遠的乘船或者搭乘拖拉機。一到碼頭,就看得見路邊臨時豎起的指示牌了,所有路標箭頭都指向碼頭西南方向的六角棋亭:掃墓向前三百米。向前一百米。向前三十米。其實不看路標也行,清明時節棋亭的橫簷會被一幅醒目的大標語包圍:隆重祭奠鄧少香烈士的革命英魂。紀念碑豎立在棋亭裡,高兩米,寬一米,正面碑文,與其他烈士陵園的大同小異。孩子們必須把碑文記得滾瓜爛熟,因為回去要引用在作文裡,真正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紀念碑後背的一幅浮雕,浮雕洋溢著一股革命時代特有的尖利而浪漫的風情,一個年輕的女人迎風而立,英姿颯爽,她肩背一隻籮筐,側轉臉,凜然地怒視著東南方向。那隻籮筐,是浮雕的一個焦點,吸引了大多數瞻仰者的目光,如果看得仔細,你會發現那籮筐裡探出了一個嬰孩的腦袋,圓鼓鼓的一個小腦袋,如果看得再仔細一點,你可以看見嬰孩的眼睛,甚至可以看清那小腦袋上的一綹細柔的頭髮。

《河岸》:兒子(2)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奇,鄧少香的傳奇撲朔迷離。關於她的身世,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其父在鳳凰鎮開棺材鋪,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所以人稱棺材小姐。棺材小姐鄧少香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說法版本不一。她孃家鳳凰鎮的人說她從小嫉惡如仇,追求進步,鎮上別的女孩嫌貧愛富,她卻是嫌富愛貧,自己相貌出眾,家境也殷實,偏偏愛上一個在學堂門口賣楊梅的泥腿子果農。概括起來,這說法與宣傳資料基本保持一致,她出走鳳凰鎮,是為了愛情,為了理想。而在她婆家九龍坡一帶曾經流傳過某些閒言碎語,內容恰好與孃家的相反,說鄧少香與果農私奔到九龍坡很快就後悔了,不甘心天天伺候幾棵果樹,更不甘心忍受滿腦子糨糊的鄉下人的奚落和白眼,先是跟男人鬧,後來和公婆全家鬧,鬧得不可收拾,一把火燒了自家的房子,跺跺腳就出去革命了。這說法聽上去是家長裡短的庸俗,總結起來就有點陰暗了,鄧少香是好高騖遠才去鬧革命的?是放了火才去鬧革命的?這別有用心的說法就像一陣陰風颳過,嚴重玷汙了女烈士的光輝形象。有關方面及時在九龍坡鄉派了一個工作組,嚴加追查,將其定性為反革命謠言,開了三次批判會,分別批鬥了鄧少香當年的小姑子,還有一個地主婆和兩個老富農,很快肅清了流毒,後來就連九龍坡的貧農也沒人去散佈這種謠言了。

河岸 03。兒子

無論是孃家鳳凰鎮,還是婆家九龍坡,鄧少香做出那麼大的事,是兩邊的人都不敢想象的,誰想得到呢?戰爭年代金雀河地區腥風血雨,為金雀河游擊隊運送槍枝彈藥的任務,竟然落在這麼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媳婦的肩上。游擊隊在河兩岸神出鬼沒,鄧少香也必須神出鬼沒,她恰好有這樣的天賦,也有這個資本。鳳凰鎮上孃家的棺材鋪,是一個天造地設的根據地,死人和殯葬的訊息總是最先傳到棺材鋪,每當運送任務繁重的時候,鄧少香會設法回到孃家,把槍支彈藥藏在死人的棺材板裡,自己喬裝成披麻戴孝的哭喪婦,一路哭到荒郊野外的墳地,看著棺材入土,她的任務就完成了,其他的事由游擊隊員來做。所以,有人說鄧少香做出那麼驚天動地的事,主要是靠了三件寶,棺材,死人,還有墳地。

那次到油坊鎮來,鄧少香的任務其實很輕,只要把五枝駁殼槍交給一個綽號棋王的地下黨員。所以,鄧少香有點輕敵了。她沒有事先打聽油坊鎮一帶殯葬的訊息,也沒打聽好油坊鎮的墳地在什麼地方,就確認了接頭人和接頭的地點。那是唯一的一次,她運槍沒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