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一共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拍攝於1960年,正式名稱為《林海雪原》。
黑白電影,非常古早。
第二個版本拍攝於1970年,採用中華最特殊的電影形式“樣板戲”。
也是第一個彩色版本。
第三個版本則拍攝於2014年,是成熟的商業化電影,場面宏大,明星眾多,製作精良又採用革命題材,票房很高,奪獎不少,不乏好評。
雖然,總有人第三個現代版本拍的又爛又俗,不如前兩個版本,但是不可否認,在年輕一代觀眾眼裡最具知名度的便是第三個版本。
由徐刻導演,張涵允飾,張佳輝飾座山雕,林根新參演…
其實,最富藝術盛名,最經典的則是第二個“樣板戲”版本。
“樣板戲”是一種非常具有革命色彩,中華色彩的藝術形式,代表作以《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杜鵑山》等二十餘部作品為主,發祥於文化時期,主旨便是宣揚革命精神,又稱為“文化樣板戲”。
某些特殊時期的好與壞不去評論,但是“樣板戲”裡的革命色彩,卻是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取代的,裡面的革命精神,紅色傳承更是令人動容。
《智取威虎山》便是取材於真實英雄事蹟而改變!
其原型便是電影主角!
英雄之名,一字不易,解放軍剿匪偵查英雄,一人深入虎穴活捉匪首座山雕及25名聯絡官、秘書官等土匪,最終年僅三十再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倒在雪山裡英勇犧牲的!
這是幾十年不管票房破幾十億,拿多少獎都無法取代的經典!
陳漢經歷過一次抗戰時期,《懸崖之上》的世界,深受前輩精神感召,對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英雄們……
心裡亦有一種嚮往。
“那是同一個大浪潮,卻不一個時代,同一種精神,在不同人身上的色彩。”陳漢體驗過一遍地下戰鬥的爭鋒,對於剿匪戰鬥的精彩,心裡做好了準備。
“先把三部電影都看不一遍。”他無法保證系統會按照哪個版本的來,那必須把三版本都過一遍。
於是他開啟家裡的投影儀,搜尋電影名,選擇版本。
把礦泉水丟在角落,取出觀影專用快樂水,居家必備小薯片。
一邊喝著快樂水,一邊啃著小薯片,呆在家裡看電影。
能不去電影看的電影,都儘量在家裡看,不是他摳,主要是家裡觀影可以暫停、倒退、做筆記。
“西北玄天一朵雲,烏鴉落進了鳳凰群,滿屋都是英雄漢,誰是君來誰是臣!”
“甩個蔓!”電影裡放著聲音。
陳漢手拿筆,嘴叼可樂吸管,乖乖做著筆記。
東三省在戰爭時期有大批土匪、軍閥、
黑話眾多。
有一個專門的體系。
不是“鬍匪”,或者沒有長期潛伏經驗,很難跟鬍匪對上號。
你不懂黑話。
一句口令沒對上,馬上抬槍把你蹦了。
因此,這是重點必須好好記上。
當陳漢把三部版本的電影都看了一遍,再把電影劇情推好,黑話記好,已經是第二天凌晨。
不得不說,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三部電影裡2014年版本最新,視覺效果也是最好的,而且人物劇情比較豐滿需要好好下足功夫,徐導還是有點東西的。
第二個“樣板戲”版本則最具藝術氣質,演員很有神髓,看起來很有意思,難怪評價那麼高。
就算他是95後,照樣看得有滋有味感覺很不錯,只是劇情單調很多,革命精神卻躍出畫面,最具藝術!
第一版本則實在太古